D-荧光素钾盐-技术前沿-资讯-生物在线

D-荧光素钾盐

作者:西安百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8-09-28T08:49 (访问量:4619)

简介

荧光素是最流行和多功能的生物发光底物。萤火虫荧光素酶/荧光素生物发光系统存在于萤火虫(Photinus pyralis)和其他几种甲虫中。荧光素酶通过二氧杂环丁酮中间体氧化ATP活化的荧光素。萤火虫荧光素酶通过荧光素的ATP依赖性氧化产生光。来自该反应的560nm化学发光在数秒内达到峰值,当荧光素和ATP过量存在时,光输出与荧光素酶活性成比例。萤火虫荧光素酶长期以来与抗体结合,并在荧光素作为检测底物的免疫测定中用作标记物。与HRP和碱性磷酸酶相比,荧光素酶对化学修饰的耐受性较差。该酶的一个特别优点是除了其高灵敏度之外,在哺乳动物组织中存在低内源荧光素酶活性。荧光素酶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卫生监测领域。荧光素酶/荧光素系统可用于检测污染,因为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的ATP需要产生发光。这种ATP生物发光的主要应用是通过测试食品加工厂的表面来确定质量,以确定是否存在设备或产品的污染。

基本信息

储存方式:

储存在-20°C干燥。 避免光线。 到期日为自收到之日起一年。

操作步骤

1D-荧光素盐易溶于水缓冲液,最高可达100 mM。 储备溶液可以在不含ATP的水中制备,并储存在-20°C,避光。 必须用适当的碱中和游离酸以溶解。

2D-荧光素可与任何现有的报告分析或ATP分析系统一起使用。

3:如果测试ATP,请戴上手套并使用无ATP容器,尽量减少所有可能的ATP污染源。 仅使用无菌无ATP水和试剂。 所有试剂制剂均使用高压灭菌水。

以下方案是钾盐和钠盐制备的一个例子,它可以适用于大多数细胞类型和体内动物用途。

1.用于体外生物发光图像测定的示例性方案

1.1。 在无菌水中制备100mM100-200X)荧光素原液。 好好混合。 立即使用,或单独使用等分试样,并储存在-20°C,避免冻融循环,避免暴露在光线下。

1.2。 在预热的组织培养基中制备0.5-1mMD-荧光素工作溶液。

1.3。 从培养细胞中吸出培养基。

1.4。 将荧光素工作溶液添加到细胞中,并在成像前将细胞在37℃下孵育5-10分钟。

2.用于体内生物发光图像测定的示例性方案

2.1。 在DPBS中制备15mg / mL荧光素储备溶液混合均匀,不含Mg2 +Ca2 +

2.2。 过滤器通过0.2μm过滤器对溶液进行消毒。立即使用,或单独使用等分试样,并储存在-20°C,避免冻融循环,避免暴露在光线下。

2.3。在动物体重150mg / kg(或10μL/ g荧光素储备溶液)成像前10-15分钟腹膜内(i.p.)注射荧光素。

注意:应对每种动物模型进行荧光素的动力学研究,以确定峰值信号时间。

3.荧光素报道分子测定的示例方案

3.1。 在无菌水中制备100mM荧光素储备溶液。立即使用,或单独使用等分试样,并储存在-20°C,避免冻融循环,避免暴露在光线下。

3.2。 制备1mM D-荧光素的工作溶液,其中含有3mM ATP1mM DTT15mM MgSO 425mM tricine缓冲液,pH7.8

3.3。 移取5-10μl细胞裂解物到微量培养板中。 使用不含裂解液的裂解试剂或缓冲液作为空白。

3.4。 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使用荧光素工作溶液的Prime光度计。

3.5。 注入200μl荧光素工作溶液,没有延迟和10秒的积分时间。

参考文献

1. Liu L, Hastings JW. (2006) Two different domains of the luciferase gene in the heterotrophic dinoflagellate Noctiluca scintillans occur as two separate genes in photosynthetic specie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 Emamzadeh AR, Hosseinkhani S, Sadeghizadeh M, Nikkhah M, Chaichi MJ, Mortazavi M. (2006) cDNA cloning, expression and homology modeling of a luciferase from the firefly Lampyroidea maculata. J Biochem Mol Biol, 39, 578.

3. Viviani VR, Ohmiya Y. (2006) Bovine serum albumin displays luciferase-like activity in presence of luciferyl adenylate: insights on the origin of protoluciferase activity and bioluminescence colours. Luminescence, 21, 262.

4. Schipper ML, Patel MR, Gambhir SS. (2006) Evaluation of firefly luciferase bioluminescence mediated photodynamic toxicity in cancer cells. Mol Imaging Biol, 8, 218.

5. Oba Y, Sato M, Inouye S. (2006)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omologous genes of firefly luciferase in the mealworm beetle, Tenebrio molitor. Insect Mol Biol, 15, 293.

6. Palomba S, Berovic N, Palmer RE. (2006) Bioluminescence of monolayers of firefly luciferase immobilized on graphite. Langmuir, 22, 5451.

西安百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商家主页

地 址: 西安市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秦岭大道西6号科技企业加速器二区9幢2单元20401号房

联系人: 第五经理

电 话: 029-68064558

传 真: 029-68064558

Email:info@tjbiolite.com;zx@tjbiolite.com

相关咨询
ADVERTISEMENT